师资队伍
 
 师资介绍 
 教学团队 
 青年教师导师 
 
  省级教学团队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推荐表
2011-10-10 10:43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推荐表
(本科)
 
 
 
 
 
 
 
团队名称:
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梁亚民              
 
 
所在院校:
    甘肃政法学院                  
 
 
推荐部门:
  甘肃政法学院管理学院                 
 
 
 
 
 
 
 
 
甘肃省教育厅制
二〇一〇年三月

填  表  说  明
 
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31日。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甘肃政法学院管理学院成立于1993年。经过17年的发展,学院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专业特色、办学规模与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管理学院现设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6个本科专业,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学士学位授予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背景转向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高等学校作为高级人才培养的主要组织,也必须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当代社会中,具有单一商学或者法学专业的人才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来讲,必须将既懂经济、又懂管理和法学作为培养的目标。这一点不仅在我国经济实践中得到了体现,同时,美、英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发展方向,也将工商管理类专业与法律专业的结合作为主流。正是顺应这样的时代要求,从2006年起开始了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 “法商结合”人才新模式的尝试,经过近4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特色之一。
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教学团队主要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和法学院经济法方向和商法方向教师组成。该团队共有成员12人,其中,教授 4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在团队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学位10人;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人。团队成员均为省内外其他高校毕业,已经形成了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等结构比较合理的一支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梁亚民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任甘肃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兰州商学院统计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甘肃省统计学会副会长、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现从事经济与社会统计研究领域。曾先后主持、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6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本团队成员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乐于育人,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团队带头人梁亚民教授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团队成员中有2人分别获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甘肃政法学院“师德标兵”。有5人被评为甘肃政法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
本团队主要承担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教学。团队成员积极承担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学生、同行评教成绩均为优秀。团队成员中有8人次获得甘肃政法学院优秀教学奖。在团队带头人的组织领导下,本团队始终将“法商结合”作为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团队成员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法商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内容,承担了6项省级以上的教改项目和8项校级教改项目,有12项教改成果获得了甘肃政法学院优秀成果奖励,编写教材6 部,发表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24 篇。
通过近3年的教学改革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以培养面向企业、服务西部的“法商结合”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门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开设了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大教学模块。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以“法商结合”为目标,进行改革,同时,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社会保障法》、《技术创新管理与知识产权法》、《法务会计》、《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法律》、《统计学与统计法》、《税收与税法》、《运营管理与经济合同法》等一批“法商结合”的特色课程,并自编了相关课程的讲义。
团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承担、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 8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CSSCI等检索的论文26 篇。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    名
梁亚民
出生年月
1960.8
参加工作
时间
1983年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民    族
性    别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授予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授予时间
1988年
高校教龄
27年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校长
联系地址、邮编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西路6号    730070
办公电话
0931-7601459
移动电话
13919067666
电子邮件地址
lym6006@gsli.edu.cn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996年获全国第三届“两个转变”与财会统计改革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1996年获甘肃省体改研究年会优秀论文二等类;
1999年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9年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0年获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2004年获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79-1983
陕西财经学院
统计系学习统计学
1983-2008
兰州商学院
统计学专业
2008-现在
甘肃政法学院
统计学专业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12     
 
姓  名
林军
年  龄
45
参加工作时间
1990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专  业
企业管理
高校教龄
20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甘肃政法学院管理学院院长
 
姓  名
牛君
年  龄
39
参加工作时间
1995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专  业
经济学
高校教龄
13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甘肃政法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
姓  名
张永忠
年  龄
46
参加工作时间
1988
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学士
专  业
财政与税收
高校教龄
22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姓  名
梁琳娜
年  龄
46
参加工作时间
1981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专  业
企业管理
高校教龄
8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姓  名
王晓天
年  龄
40
参加工作时间
1995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专  业
财务管理
高校教龄
15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姓  名
邓家姝
年  龄
44
参加工作时间
1988
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学士
专  业
财务管理
高校教龄
22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姓  名
曹爱军
年  龄
33
参加工作时间
2001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专  业
企业管理
高校教龄
9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姓  名
张 妍
年  龄
32
参加工作时间
2006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专  业
企业管理
高校教龄
4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职务
 
 
姓  名
任尔昕
年  龄
40
参加工作时间
1993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专  业
商法学
高校教龄
17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院长
 
姓  名
刘晓霞
年  龄
39
参加工作时间
1994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专  业
合同法
高校教龄
16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副院长
 
姓  名
郭 龙
年  龄
39
参加工作时间
1993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专  业
公司法学
高校教龄
17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姓  名
赵蓉
年  龄
43
参加工作时间
1989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专  业
知识产权法
高校教龄
21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根据人数复制、填写)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6年以来)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法
林军、郭龙
2006.9-2009.12
864
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社会保障法
张妍、刘晓霞
2006.3-2009.6
432
技术创新管理与知识产权法
曹爱军、赵蓉
2006.9-2009.12
864
法务会计
王晓天、邓家姝
2006.3-2009.6
648
特许经营及相关法律问题
任尔昕
2006.9-2009.12
648
统计学与统计法
梁亚民
2006.3-2009.3
648
财务管理与国际会计新准则
邓家姝
2006.9-2009.12
432
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法
牛君
2006.9-2009.12
432
税收与中国税法
张永忠
2006.3-2009.6
576
运营管理与经济合同法
梁琳娜
2006.9-2009.12
432
法律经济学基础
牛君
2008.9-2009.12
216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商法学
任尔昕
科学出版社
2009年3月
法学应用性系列教材
民法学
刘晓霞
科学出版社
2009年3月
法学应用性系列教材
合同法学
刘晓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
21世纪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赵  蓉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
21世纪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
现代物流管理
梁琳娜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
自编教材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
王晓天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
自编教材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多维度—交互式”教学监控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甘肃省教学成果奖
教育厅级奖
2007年
对“后评估阶段”教学工作的思考
甘肃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08年
“复合型、应用性”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及课程设计研究
甘肃省教学成果奖
教育厅级奖
2009年
司法考试背景下的法学本科教材改革研究  
2009年度甘肃政法学院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2009.6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2009年度甘肃政法学院教学成果奖
三等奖
2009.6
会计实验教学改革
2008年度甘肃政法学院教学成果奖
三等奖
2008.6
会计实务实战演练
2008年度甘肃政法学院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2008.6
“以习促学”:国际贸易教学的理性选择
2007年度甘肃政法学院教学成果奖
三等奖
2007.6
《市场营销》及其相关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07年度甘肃政法学院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07.6
政法院校经管专业“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06年度甘肃政法学院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2006.6
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06年度甘肃政法学院教学成果奖
三等奖
2006.6
政法院校工商管理学科课程体系耦合研究
2006年度甘肃政法学院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2006.6
 
4.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法学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50万
教育部
2010—2012
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法学
20万
教育部、财政部
2008—2010
法律实验实训中心
180万
甘肃省教育厅,财政厅
2008—2010
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的专业化考试与评价机构建设
2万
教育部
2009年
《管理学》省级精品课程
1.5万元
甘肃省教育厅
2009-2011
《商法学》省级精品课程
1.5万元
甘肃省教育厅
2008-2010
《民法学》省级精品课程
1.5万元
甘肃省教育厅
2009-2011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一、团队设置特色
经过近4年的建设,本教学团队形成了以下六大特色:
(一)团队成员知识结构、教育背景“法商结合”的交叉性
团队成员既有毕业于国内综合性重点大学者又有毕业于国内重点财经、政法大学者,其中有2名教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在英国、新西兰等国的知名大学做过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有5名教师在本、硕阶段受到过商学或法学等专业的不同教育,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和法学硕士或者法学学士和经济学硕士。团队成员不同的学缘、“法商结合”的专业背景交汇于一体,造就了本团队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活跃的学术氛围;
(二)团队成员的跨学院、跨学科性
本团队成员中,有7名成员是甘肃政法学院管理学院的教师,5名成员是法学院的教师。本团队的建立,突破了学院建制和学科专业界限,以管理学院为主,吸收了法学院中相关课程的教师参加,以“法商结合”课程群为纽带,建立的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三)团队成员的双师型
本教学团队共有成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在团队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学位10人;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人。其中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营销策划师、人力资源师等职业资格的占60%。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培养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四)教学、科研工作的创新性
本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承担并完成了6项省级以上的教改项目和8项校级教改项目,有2项成果获得了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励,有11项教改成果获得了甘肃政法学院优秀成果奖励,编写教材6 部,发表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24 篇。同时,团队成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2000年以来承担、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 项,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 8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6 篇。有2项成果获得甘肃省优秀社会科学奖励,4项成果获得甘肃省高校优秀社会科成果奖励。团队带头人梁亚民教授、主要成员林军教授、任尔昕教授、张永忠教授和赵蓉教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方向,成果颇丰。其他成员也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本团队成员扎实、创新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不仅有助于向传授专业知识学生,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方法和视野的开拓。
(五)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性
本团队自建立以来,将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团队成员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能力,为甘肃省工商企业和司法部门提供业务咨询、员工培训以及各种司法活动,有力地发挥了高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功能。
(六)团队运行、管理机制的完善性
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教学团队建设和有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在近4年的团队建设中,实行团队负责人领导下的课程组长负责制,进一步落实教学交流、研究与反馈制度。每学期由团队负责人主持,及时布置团队任务;每月由课程小组负责人主持开展教学讨论、交流;每学期末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则定期安排教师集体听课、相互听课等,坚持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进行同行、学生评教活动。同时鼓励并资助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教学、科研活动,促进了团队系列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
(一)制定并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近4年的教学改革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以培养面向企业、服务西部的“法商结合”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了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大教学模块的课程设置体系。确定了“三点六面”的“法商结合”专业特色建设立体框架(见下图)
(二)开设了“法商结合”的特色课程群
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以“法商结合”为目标,进行改革,同时,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社会保障法》、《技术创新管理与知识产权法》、《法务会计》、《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法律》、《统计学与统计法》、《税收与税法》、《运营管理与经济合同法》等一批“法商结合”的特色课程,并自编了相关课程的讲义
(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实践性教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生命线。本教学团队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以校内实践性教学为主、校外实践性教学为辅;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性教学为辅,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三动”能力为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构建了“校内实践性教学(课堂案例教学+实验室教学+第二课堂教育+论文撰写)+校外实践性教学(课程企业实习+暑期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具体内容见下文)。
(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指挥棒。我们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我们在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了公司理财、金融与投资管理方向;在市场营销专业设置了连锁经营、营销策划方向;在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管理方向。
三、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
本团队按照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一)校内实践性教学
1、案例教学。该方法的运用主要是以我院5个工商管理类专业所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主进行改革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运用游戏式教学法、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来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该方法简单实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良好。(参见本教改成果之:《游戏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策》、《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实验室教学。我校现有“工商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和“法律实验实训中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功能,配备了较全的实验教学用资料,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进行课内实验,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具备了所学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
3、第二课堂教学。学校开设有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管理论坛”和“明法讲堂”。每学期邀请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司法工作者来我校举办专业前沿理论知识的讲座或工商管理、司法实践的报告会。同时,结合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自2007年以来,我们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以本校学生为主、邀请兰内各高校大学生参加。上述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效果非常显著。
5、撰写论文。我们主要开展学年论文(10周)和毕业论文(10周)两种形式。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在训练学生获取知识、选择信息能力,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非常有效。
(二)校外实践性教学
1、课程企业实习。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企业管理概论》、《物流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项目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教学,我们有任课教师带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短期的企业实际感受,使学生了对相关企业管理环节有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感知度。
2、暑期专业实践。这是一种利用假期让学生通过打工、调查等方式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我院现有5个专业的学生中已经有300多名进行了这种专业实践。
3、毕业实习。目前,我院采取 “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的模式上来,充分发挥我院建立的10个专业实习基地的作用和功能。
四、资源建设
(一)学校法学
师资队伍建设: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已经形成团队协作良好、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且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学团队。
教材建设:形成了以面向21世纪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自编讲义为主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系列教材体系。
实验室建设:整合现有实验室成立商务实验实训中心,增加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充分利用法学综合实训实验中心,实验室拟向学生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习基地建设:已经建成10多个实习基地。
教学资料:团队积极筹集资金购置教学资料200余册,订阅相关教学杂志10余种,各类教学课件、软件、电子化试题库等10余种,能保证教学。学校图书馆藏有相关教材、书籍2万余册,杂志350多种,能保证课程的教学需要。还要积极争取加大资源方面的投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五、网络教学
团队依托学校校园网建立了“法商结合”网站,完成了与其它相关教育网站的连接,同时建立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实施网络教学。
每门课程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大部分课程已经上网,学生可通过网络调阅课程相关的文档和资料并可和教师进行交互。配置有课程的所有教学文件和资源。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一)团队教学成果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本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承担并完成了6项省级以上的教改项目和8项校级教改项目,有2项成果获得了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励,有11项教改成果获得了甘肃政法学院优秀成果奖励,上述成果均在学校得到了推广和应用。由团队带头人梁亚民教授主持完成的《“复合型、应用性”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及课程设计研究》、林军教授主持完成的《政法院校经管专业“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学校确定“法商结合”专业特色建设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林军教授主持完成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梁琳娜副教授主持完成的《政法院校工商管理学科课程体系耦合研究》等教学成果为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团队其他成员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所进行的研究,促进了本团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进一步完善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对学校课程建设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多年来,我校一直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发展优势,2006年至2009年,分别建成了《管理学》、《商法学》、《民法学》等3门省级精品课程。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下,本团队所承担的《西方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学》等又陆续地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的建设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搭建了良好平台,在“法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时间
大学课堂教学及管理的价值取向——基于大学“优秀教学奖”评选的视角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9年
试论我国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
浅谈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建构
社科纵横
2008年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2008年第6期
2008.12
游戏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校外教育,
2008年第8期
2008.10
对会计模拟实验室的探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年第10期
2008.8
再论高等学校试验教学改革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2008年第5期
2008.10
以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国高新企业技术,
2007年第11期
2007.11
高校市场营销开放式教学模式探析
教学交流
,2008年第10期
2008.10
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现代商业,
2008年第3期
2008.3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管理学院是由一支年轻教师组成的教学单位,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团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年教师是教学团队发展的后备力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着教学团队的发展前途。我们在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基础上,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计划,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新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实行培训
青年教师走上讲坛的前,必需接受岗位培训,包括:教师的责任和风范;教学的态度;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技巧,培训结束后进行科内试讲,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考核,同时给予教学的效果等多方面的指导。
(二)团队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培养制
按照学校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团队为每位新青年教师都由团队指定一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进行两年的培养,通过导师对青年教师在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尽早、尽快成才,成为团队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
(三)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学校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尽早成才,设立了“甘肃政法学院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甘肃政法学院优秀中青年教师”等奖项,主要从教学能力、水平和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本教学团队中有3名教师获得了“甘肃政法学院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2教师被评为“甘肃政法学院优秀中青年教师”。
(四)注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为了鼓励青年教师搞科研,学校在每年的科研立项中设立了青年项目,为青年教师的科研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在本团队高级职称教师主持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中,都有青年教师的参与。通过学校科研制度的促进和团队老教师的传、帮、带,本团队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鼓励、支持教师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教学培训活动
本团队中有50%的教师有过培训经历,“全国高等院校经管教师培训班”等,参加培训班使青年教师开阔了视野,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站的起点提高,而这些教师都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使学生受益匪浅。
经过团队有计划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使他们能在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学科研方面已经发挥作用,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
 

五、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我国商事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兼论《商事通则》的制定
16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07—2009
循环经济基本法律制度研究——基于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思考
0.5万
甘肃省社科
规划项目
2009-2010
保障农民利益,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0.8万元
甘肃省社科
规划项目
2006-2008
企业公民理论与我国企业管理变革
1万元
甘肃省
教育厅
2006-2008
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的法律思考
0.8万元
甘肃省社
科基金会
2005-2007
 
2.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情况
加强高校科研的教学转化,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研成果能够充实和改革教学内容、科研活动能够促进教学团队建设,从而形成“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近四年来,团队成员主持或参加(作为前三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部省级项目8项。在“法商结合”领域形成几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科研和教学的紧密结合全方位提升了教学水平。
(一)科研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
科学研究紧跟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的发展形势,时刻把握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重视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按照“强基础、宽专业、办特色、重能力”的思想,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科研促进教学内容更新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针对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与工商管理类专业结合日益紧密,以及创新日新月异的特点,通过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整体优化为原则,对工商管理类专业20余门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新课程体系注意反映学科的新发展。
(三)科研加强教材建设
教师将科研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及国内外学科发展最新成果及时反映在出版的教材、讲义及多媒体课件中。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既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注重实用性、前瞻性,满足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团队教师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具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将教学成果应用于教学。
(五)科研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训练
在主要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结束后,对主干专业课程提出并设置了专业实践训练。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开拓了思维,强化了实践训练,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吸收优秀学生到科研课题组,直接参加科学研究,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大多数的毕业论文题目都为教师科研课题中的一部分,有应用型、研究型及综合型,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六、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
(一)学校、学院建有教学团队管理制度
教学团队建设是学校教学质量和改革工程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了保证教学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构建了良好的教学团队建设运行保障机制。
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教学团队制定明确的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团队负责人将建设任务分解逐一落实到团队成员,学院对团队的建设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学校根据建设任务对其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保证教学团队运行管理顺畅,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实现规划发展目标。
(二)学校、学院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稳定师资队伍暂行规定》、《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特聘教授岗位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条例》、《外聘教师管理办法》、《优秀中青年教师评选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师资队伍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出国做访问学者等手段,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教学梯队遴选方面,向教学团队成员倾斜,培育更多团队成员成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促进团队师资水平整体提高。
(三)学校、学院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我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和运行严格执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学校制订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使用项目建设经费,专款专用。近四年来学院为培养教学团队的建设先后投入近百万元用于改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大大加快了教学团队的建设步伐。
 
 
 
 
七、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一)建设规划
1、抓好青年教师培训,搞好教学梯队建设。
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是抓好教学梯队建设的中心任务。继续采取老带新、让年轻博士充实各专业课程,选送优秀教学骨干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进修,组织和参加教学竞赛、教学研讨、教学示范课等多种方式提高全团队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引进和培养大师级教学名师,建设和培养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学科带头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精品课程建设。
把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成我校的“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一流实验室、一流科研”等特点的示范性专业教学团队。在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产生国家级精品课程。通过三年努力将教研室负责的基础课程都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专业课程都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或校级优秀课,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
3、实践基地建设。
把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列入团队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整合现有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商务实验实训中心,然后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将商务实验实训中心、法学实验实训中心等与“法商结合”相关实验室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科研反哺教学工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因地制宜,通过多种渠道建设满足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的实践基地。进一步严格规范实践性教学工作,对专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等实践性教学的性质、内容、任务、环节和步骤均按具体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落实每一个环节,确保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效果。将教学团队建设成教学、科研、育人、服务四强的教学团队,实现以教学为轴心,产学研互动,科研成果四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实验室、进毕业设计),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模式。
4、团队建设和制度。
加强团队制度建设,保证团队建设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制定系列相关制度,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政策保证。建立教学团队管理制度;制定教学团队教师培养制度;教学帮带制度;教学试讲评课制度,保证教学水平提高。经过建设,将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成甘肃政法学院名列前茅的教学团队。
(二)建设计划
1、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知识背景好、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通过修订和实施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团队所依托的学院和教研室良好的资源和环境,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经常开展教学活动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继续鼓励教师通过学习、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组织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造就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师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2、课程建设
以国家精品课的标准进行课程建设,力争在2014年将《管理学原理》课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将《经济学原理》《法学原理》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法务会计》课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1)课程内容与教材建设:以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为经,以法学专业知识为纬。教材不断采用国家级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优秀教材。团队所承担的课程要在教材更新程度和教材先进程度等方面达到100%,并且100%采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在条件成熟时着手组织编写能体现团队课程特色的教材。
(2)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研究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智力型与知识型有机结合的人才。多媒体教学达到100%。
(3)考试方法:完善标准化试题库,继续实行教考分离,尝试开卷、半开卷等多种考试方式,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4)教学条件和环境: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在教学条件和环境方面和教研室、学院、学校三级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建立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善实验条件、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教学模式、考试方式、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软环境建设来促进教学环境建设。
(5)网络课程建设。将“法商结合”的主干课程建成网络课程。
3、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课程改革
继续坚持过去好的做法,思考和实施新的实验课程改革。逐渐完成由限定范围的开放实验到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实验的过度。加大实验室的功能,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多做些工作,用科研反哺教学。
4、教学研究及成果
力争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和培育教学成果,在成果的档次和数量上有较大程度的增长。
5、科学研究以及对社会服务能力
团队承担科研课题的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进一步提升科研课题的水平,从而锻炼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在科研成果方面有所突破。同时提高成员的社会服务意识,利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对人才培养也是一个促进作用。
(三)实施步骤
首先在思想方面加强学习,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按照建设计划制定具体的实现方案,并进行逐步的落实,进行专人负责,团队领导小组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创造条件开展工作,积极多渠道筹措经费用于团队建设。即采用科学的规划、认真的组织、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扎扎实实的工作、求真务实的精神,相信我们的建设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具体步骤:
1、2010年修改更新和完善团队建设规划,制定能充分调动团队每个成员积极性的制度,落实责任制。
2、有计划地长期进行队伍建设。以高水平、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充实团队队伍。
3、2014年前将团队中“法商结合”主干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基础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建设,《法务会计》 课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些课程将全部采用近5年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将精品课程建设成网络课程。
4、2014年前,完成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内容改革,在实验室功能方面做工作,商务实验实训中心和法律实验实训中心对学生全面开放,提供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机会和场地。
5、2010-2014年间力争获得水平高的教学改革项目和教学成果以及教学研究论文。
6、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科研方面继续保持良好的科研基础,在扩大研究领域方面力争有所突破。力争获得科研成果,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
 
 
 
 
 
 
 
八、评价、推荐意见
 
教务部门评价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学科专业:
手机:
电子信箱:
(负责人信息将进入专家库,请勿填写公用邮箱)
 
 
学校推荐意见
 
 
 
 
 
 
(公章)
校长(签字)               年   月   日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1 日博ribo8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6号 电话:0931-7601443 邮箱:krh6149@gsli.edu.cn